初夏時節,在廣西梧州市蒙山縣的田野上,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。種植桑蠶、水果、蔬菜等特色產業基地的農民們,正在推廣數字技術,引導農業生產向數字化轉型升級,促進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,助力鄉村振興。
數字技術的推廣不僅提高了農業科學管理水平,也為農產品品質和效益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手段。在蒙山縣,智慧大棚管理平臺為溫室大棚實現了種植便捷化和準確化,當各項指標高于或低于預設的閾值時,系統會自動觸發告警信息,通過遠程升降簾,遠程噴淋、滴灌水肥等操作,提高生產效率。
同時,數字技術也在傳統桑蠶養殖中得到了應用。新圩鎮一家示范園區推廣智能生產方式,通過自動切葉、送葉、喂葉,自動上蠶蔟、旋轉蠶蔟、控溫控濕,不僅提高蠶繭產量,還提高蠶繭的質量。每批次可養殖25張左右,密度提升3倍以上,每張蠶繭重量提升至60公斤,蠶繭質量達標準的比例由原來的53%增加到80%,農民養蠶收入同比每張增加500至600元。
除此之外,以手機直播為代表的新型數字技術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,也為蒙山縣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。通過數字化、智能化的手段,蒙山縣將持續推進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,為實現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,奮力攀登新的高峰。